江春生:时代答卷载史册,奋力谱写新篇章

2021-08-19 08:16:57 来源: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岳西县委团结带领40万老区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脚踏实地、寸功寸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胜利完成了岳西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省市放心、人民满意、可以载入岳西发展史册的时代答卷。

 

  交出了决战决胜的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实现现行标准下36367户110473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实现,实现全省率先脱贫摘帽,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健康扶贫示范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等称号。茶产业入选全国“一县一业”典型,茭白成为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抓党建促脱贫入选中组部典型案例,打造了像“司空山尖顶”一样的全省标杆。

 

  交出了高质高效的县域发展时代答卷

 

  建成全省领先的县级大数据中心,岳西经开区“去筹”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关村·筑梦小镇入选全国50强,玉禾田实现上市“零”的突破,获批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列入全省5G建设示范县、全市数字经济试点县,荣获中国蚕桑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高山茭白之乡等称号。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4.4亿元、年均增长6.4%,财政收入10.1亿元、年均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亿元、年均增长11.3%,分别是2015年的1.62倍、1.56倍、2.8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912元、13930元,年均增长8.2%、9.6%;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7%,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729万美元。

 

  交出了有声有色的生态文明时代答卷

 

  创成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列入全国首批生态综合补偿试点,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全省推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7.33%,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交出了如火如荼的城乡建设时代答卷

 

  六庆铁路开工建设,岳武高速及白帽出口通车运营、黄沙岭隧道建成通车,改扩建农村道路5000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投资18.86亿元实施水利工程6240处,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实施农村退宅还耕,增加耕地1.74万亩。危房改造和质量提升15757户,农村楼房率96%以上。荣获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省农村电商优化升级示范县。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07个,涌现一批“中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创成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交出了利民为民的民生福祉时代答卷

 

  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六十年一遇的抗旱保民生攻坚战、五十年一遇的防汛救灾保卫战。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1%以下。深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深化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列入全国“救急难”工作试点。获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开展“1567”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成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县。

 

  交出了从严从实的党的建设时代答卷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意识形态领域态势向上向好,国家和省以上主流媒体发稿5000余篇。创新开展“五面红旗村”“双十佳”评选,基层党建“22条经验”全省推广,“大学生回乡工程”经验做法新华社专题报道。创新实施村集体经济“351”工程,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70万元。创新建立“小微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和“蜗牛奖、奔牛奖”认定制度,“三不”体制机制建设一体推进。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现代化美好岳西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40万岳西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精神砥柱、航标灯塔,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岳西篇章。(作者:中共岳西县委书记江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