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实施“归雁”工程 备足村干部源头活水

2021-09-24 11:53:34 来源:

  为破解优秀人才外出务工创业较多,现有村级带头人队伍不强、后继乏人的问题,岳西县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回引有商海闯荡经历的“海归”35名、光荣退役军人特别是立功的、能创业的“荣归”51名,有学识远见的大学生“学归”129名,选配进村“两委”班子,其中任村党组织书记26名。此外还将13名“海归”、28名“荣归”、194名“学归”聘为村后备干部,为村级换届备足了源头活水。

 

  分类施策,引得雁归。一是加强招商回引“海归”。每年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向在外乡友发出公开信,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邀请在外乡友参加推介会、招商会116次。乡村干部主动登门拜访1000余次,真心邀请他们回乡发展、建设家乡。二是强化保障回引“荣归”。印发《岳西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24个,“五个一”标准设立村退役军人服务站182个,进一步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帮扶解困、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工作。三是特设岗位回引“学归”。实施“大学生回乡工程”,通过公开招聘、竞职演讲等方式,每村至少特设1名大学生后备村干岗位。落实保障待遇,聘用期间的工作补贴由县、乡两级共同承担,每人每年2.4万元,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绩效补贴由乡镇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发放,并与其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情况挂钩,成为村干部后,每年工作报酬4万多元,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全日制本科生比照新录用公务员工资标准享受报酬待遇。

 

  实岗锻炼,提升能力。一是安排在村工作。根据个人特长,将“归雁”人员安排到村任职。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党员直接安排任村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其余的安排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或者推荐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任职。二是实行多岗锻炼。“归雁”人员在村参与分工包片,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综治维稳等中心工作。安排年轻人员重点协助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帮助档案建设、系统维护,大大提升了基础信息的精准度、及时性。回乡大学生还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移风易俗。三是提升履职能力。在全县统一挂牌命名10个实践培训基地,每年选派人员实践培训,由基地所在村党组织书记和本地“土专家”培带1个月,手把手地教,帮助其至少掌握一门特色种养技能。分期、分批选派人员到县内优秀规模企业挂职,采取“师带徒”等方式,在实践中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聚力扶持,培育头雁。一是出台扶持政策。通过整合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探索设立返乡入乡创业投资基金、专项债20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本对返乡入乡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将创业用地800多亩纳入国土规划,保障返乡创业用地合理需求,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指标优先用于返乡创业。二是优化创业服务。设立返乡创业工作站24个,建立健全外出就业创业人员信息库,目前入库人员共有4000余名。结合“接您回家”等活动,开展返乡入乡创业集中推介宣传49次。建立县乡领导干部联系外出创业者、联系在外能人、联系返乡企业工作机制,发挥13个流动党员党组织作用,实时推送信息、收集意见诉求、帮助解决困难。三是强化激励措施。“打破天花板”,让村干部有干头有奔头。每年评选表彰“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和“十佳村委会主任”,先后有35名“双十佳”人选挂任乡镇党委委员、进入事业编制或享受事业副科待遇。实行“绩酬挂钩”制度,支持带头发展实体经济,集体经营性收入扣除成本和分红后,20%用于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