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刚:故园有土埋忠骨 笑看土桥变金桥

2023-01-17 12:29:11 来源:岳西网

  时值隆冬,3000亩油茶白花刚刚凋谢,200亩桃园待春开花,300亩桑园和养蚕大棚正蓄势待发。河两边沟渠整齐,阡陌纵横。一排排、一座座花园式农家静卧村庄。岳西县白帽镇土桥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地群众都说,今天的好生活,多亏了孟书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土桥村党支部书记孟刚历经千难万苦,开启群众幸福生活模式。连年辛苦劳累,连日加班加点,2023年1月6日下午,孟刚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9岁,为党和人民献出宝贵的生命。

 

  连夜驱车千余公里,跨省购回油茶母本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孟刚带领村班子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通过考察论证,孟刚认为油茶是土桥村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油茶,群众容易接受。于是,他带村集体一手抓老茶园改造,抚育老油茶林;一手抓新品种培育,扩大油茶基地。

  做大油茶产业,第一步是发展无性系油茶苗。2019年正月元宵节前,孟刚和村集体公司两位同志一起到浙江衢州油茶研究所取经并寻求合作。对方为了保守商家秘密,不愿提供技术合作。听说江西吉安也有这类研究所,随后,他又辗转到吉安。在孟刚再三恳求下,对方为之感动,达成合作培育嫁接油茶苗的协议。

  当年清明节前,土桥村油茶苗嫁接现场热火朝天。有一天嫁接工人突然增加了一倍,到下午才发现,村里数万株的母本即将用完,第二天嫁接母本及绑扎材料不够用,是浪费掉剩下的穗条还是到外地购买母本呢?孟刚当机立断,“马上出发,去江西调油茶嫁接母本!”

  17时许,孟刚亲自驾车,带上90后的村委会委员李双林出发前往井冈山附近的吉安县,来回1400多公里。

  据李双林回忆,当时在吉安县把母本装上车,已过半夜。为了不耽误第二天嫁接,他们再驱车700公里连夜赶回村里。凌晨时分,格外疲劳,每到服务区,孟书记就来到卫生间,头低到自来水龙头下,用冷水浇头,那时天气还很冷,气温很低,李双林看得直掉眼泪。然后孟书记又在服务区买条毛巾用凉水浸湿,放在手边,隔几分钟就用湿毛巾擦一下眼睛。他说:“孟书记,我来开吧,您休息一下。”孟书记却说:“你年轻容易睡觉,还是我来开,实在不行了你再开。”其实李双林知道孟书记不放心他开车跑夜路。

  此后,途径每个服务区,孟刚都如法炮制,后来实在困得受不了,他就去问服务区的售货员,有没有冰水卖,想用冰水刺激自己昏沉的头脑。但初春的天气,哪里有冰水卖,孟刚只得扛着疲惫的身躯,继续赶路,终于在第二天8时左右赶回村里,将6万多株接穗母本送达工人手里。

  “娃,你这是玩命啊!哪有你这么劳累干事的!”当时旁边一位老人叹息地说。看着孟书记通红的双眼、极度憔悴的面容,村民们心痛不已。

  那一年,村里嫁接了油茶苗二十多万棵,除了村里补栽了一千多亩的油茶基地外,苗子还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

 

  无惧蚂蟥叮咬,流血换回接穗枝条

  如何把油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孟刚又决定发展红花油茶。红花油茶既能产茶油,每年一季红色的油茶花又能够衬托美丽乡村,吸引游客摄影观赏。

  可红花油茶苗哪里来呢?经多方打听,2019年,得知来榜镇横河村王志高户的后山上有野生红花茶苗,但王志高将红花茶苗视若珍宝,不肯轻易出卖。孟刚就三番五次上门看望他,陪他话友谊、唠家常,长此以往,终于与王志高交上了心。王志高说:“孟刚是个靠谱的人,红花油茶交给你做,肯定没问题。” 

  种苗选定了,接下来就是安排接穗,培育新苗的工作。为确保珍贵的红花油茶穗条能在新鲜的情况下即刻运回培育,孟刚每天早晨带着几名员工赶在太阳起山前把红花油茶枝条剪下。白帽镇人大主席李晓群回忆,那时是2019年的早春,孟刚邀请我一起去来榜山上采苗,3月份的天气,1000米的高山上仍是冷风刺骨,而且大山上露水很重。孟刚说我年纪大,坚持不让我上山。后来才知道,那山上蚂蟥特别多,只要人经过,蚂蟥很快就附着在双腿上,牢牢地钻入皮肉内吸血。

  每次下山,孟刚的双腿总要爬十几条黑乎乎的山蚂蟥,血流不止。有一次,将穗条运回家后,孟刚感觉背上黏稠湿润,准备回家洗个澡,用手一摸,摸了一手血,原来还有一条山蚂蟥牢牢地吸在他的背上。“有了红花油茶苗,让蚂蟥吸点血也值得。”孟刚却笑呵呵地说。接连几个星期,孟刚坚持上山剪穗,双腿和腰部已满是疮痂。

  孟刚历经千般苦,土桥村终于培育成功红花油茶苗5万株,成功栽插20亩红花油茶园。

 

  为救养蚕大棚,凌晨4点清扫积雪

  2021年开始,孟刚借助岳西县是中国蚕桑之乡的优势,流转农民荒废土地,做起了蚕桑文章,发展桑园基地300亩,新建养蚕大棚5个,已成功养殖7批蚕茧,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带领群众将昔日的荒地变成“金疙瘩”。

  2022年正月初六半夜后,天突然下起暴雪,孟刚想到村里的养蚕大棚是经不起厚雪压的,躺在床上睡不安。凌晨4点,他不放心地爬起床,朝着大棚的方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去。这时,孟刚看到养蚕大棚棚顶积雪深度已达到20厘米,两个大棚即将被雪压塌。冬日的凌晨4点,四周一片漆黑,孟刚借助手电的微弱光亮,只身一人开始除棚顶的积雪。天亮了,孟刚才打电话请其他村干找群众来帮忙。

  当村“两委”人员和群众赶到现场时,孟刚已经连续工作了两个小时,他全身雪白,简直变成了一个雪人,身上虽是热乎的,但手成了冰坨螺,裤腿与鞋子冻连在了一起。

  随后孟刚带领大家通过大家三个多小时的努力,五个大棚积雪全部清除干净,只有两个大棚受损。孟书记说:“5个大棚花了50万,今天我们虽然辛苦了,保住了大棚,值得。”“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孟书记在雪夜除雪的身影总是映入我的脑海。他是我追寻的榜样,他的情怀是我追求的信仰。”村委会成员孟建说。

  大棚积雪清理完后,大家突然见不到孟书记的身影。他并没有回家休息,而是迅速赶到土桥和马山交界的村级道路上除雪。那一带山高坡陡,有一条往来频繁的主干道,春节期间来往行人多,为了行人安全,孟书记拖着疲惫的身躯又去那里铲雪。

  故园有土埋忠骨,笑看土桥变金桥。如今的土桥村已变成了“山上油茶山下花,新建基地菜当家”的产业强村。孟刚的足迹留在土桥村的山山水水,留在产业基地,留在农家院落,更留在群众心里。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土桥村村班子和党员群众表示,将继承孟书记乡村振兴的美丽愿景,建设一个山水相融,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土桥。(徐进群 林智勇 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