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山乡红旗村:补齐产业短板 助力乡村振兴
毛尖山乡红旗村地处毛尖山北部,属高寒山区,平均海拔600米,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含量极高,适宜冬桃生长,目前冬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00亩,是本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
冬桃味甘酸,性温,富含胶质物,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丰肌美肤、美容养颜作用。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冬桃含有较高的糖分,有使人美容及改善皮肤弹性,使皮肤红润等作用。对于瘦弱者,常吃桃子有强壮身体,丰肌美肤作用。身体瘦弱、阳虚肾亏者,可用鲜桃数个,同米煮粥食,常服有丰肌悦色作用。
过去当地人并不想种冬桃,主要原因是存在“六怕”,即怕旱、怕虫、怕前三年没收成、怕雨涝晒不干、怕缺少劳力采摘难、怕市场波动大等难题。近年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在乡镇党委领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始终坚持“借势发展、错位发展、优势发展”的方针,探索以大健康振兴为发展思路的“红旗路径”,以做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为定力,以培育绿色种植业的大健康振兴为思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充分做到对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和环境的有效改善,构建文明生态,提升生态效益。集中力量为冬桃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障了冬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样的发展态势让我们意识到,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农村发展的天地很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必须要发展产业。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有了思路,就能找到出路。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村子里的冬桃种植有着一定优势,但也面临着生产链条不长、产品品质不高以及与其他地区产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如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有了一产良好态势,抱着试水的想法,着手打造冬桃吃货培训基地,深度挖掘冬桃功效,提倡健康食用冬桃,带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沿着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村道路砥砺前行,绘就一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蓝图。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