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坊乡“四个一”扎实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古坊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部署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动员全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访民情,找准“需求点”,筑牢“办实事”的决心。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高站位部署、高标准推进。
一是思想引领为先。采取领导干部上党课、党校教师宣讲等方式,依托红二十五军纪念馆、县初心使命馆、古坊乡红色故事等资源,深入开展体验式、互动式党史学习和“四史”宣传教育,打牢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办实事的思想基础。期间累计开展学习教育宣讲4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4000人次。
二是调研走访为基。聚焦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建立乡领导干部联系村、组、学校、企业制度,及时深入开展走访调研,了解民情民意、群众需求,积极办实事解难事。全乡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事办实事。截至目前,全乡党组织书记办实事28件,党组织办实事52件,党员干部办实事113件。
三是建立清单为纲。围绕“五个”重点任务。梳理汇总走访调研中收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清单,列出重点任务,逐一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建立“进度纪实”台账,每月汇总工作进展和亮点做法,对重点任务进行全程把控、督促落实。各单位、各村也建立了相应的办实事清单,明确了推进措施和具体责任人,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四是检验学习成果为实
(一)聚民心,找准“发力点”,树牢“办实事”的真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创新举措、精准落实,切实解决了一批长期以来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一是聚焦重点项目。乡党委、政府立足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等重点任务,确定为民办实事工程。其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落实维修养护项目,争取2021年中央财政补助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21处,重点解决五个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配套设施修缮、供水设备及元配件、水表等更换、部分管网维修、养护等工作,古坊乡实施的21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已于7月底全部完工,并于8月5日完成验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供水支撑。二是办好民生实事。疫苗接种,特殊化人性化接种。为确保全乡疫苗接种不漏一人,做到应接尽接。古坊乡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定制化服务。为在外地人员提供车费补贴,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为不便上楼老人,设置移动接种点。为高龄老人,安排专人全程陪同;积极开展劳动就业服务,志愿者和社保所的工作人员们通过设立咨询台、组建微信、QQ群推送就业创业惠民政策等方式向广大居民和商家宣传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发放宣传资料,并对居民提出的政策咨询、疑难困惑等问题进行解答。截至目前,已接受就业咨询2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同时,还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深入辖区门面、店铺、居民家中,向私营业主以及待业居民讲解创业补贴、就业技能培训等政策,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三是提升服务水平。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辖区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工作载体,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截至目前,古坊乡已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2支,在册志愿者280人,打造志愿服务品牌2个,内容涵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文明新风、环保、疫情防控、失独家庭关怀等多方面,凡群众家中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或者有矛盾纠纷、信访诉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必上门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推动文明实践入户走心。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160余人,惠及群众5000人。
(二)出实招,找准“着眼点”,守牢“办实事”的恒心。坚持全乡“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切实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形成了乡党委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办事的“三级联动”体系。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发挥优势,想对策、出实招,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对涉及多个领域的问题,整合相关部门力量集中攻关,形成合力,构建了“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行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强化考核督导力度,将落实为民办实事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在岳西网古坊频道,向社会公开办实事成效,接受群众监督。及时总结提炼宣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做法经验,选树典型,形成了为民办实事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上一篇:古坊乡召开离任村干座谈会
下一篇:古坊乡“三把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