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簿镇南田村:“两山”理论指引 万亩林地生财

2022-06-06 09:27:44 来源:

  “田野绿如翡,清溪鱼逐欢;山腰叠绿带,放眼层林岚。”走进南田村,让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南田村是主簿镇西北的一个行政村,五分之三面积原属霍山县南面的高山,故霍山人称为“南天”,原是古树参天,浓荫蔽日的“野山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面积毁林开荒,生态被破坏,改革开放后通过封山育林,现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农民种粮产量低,挣钱靠外出务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今天,茭白产业的发展使农民过上了有尊严的幸福日子,南田村走上了一条生态振兴之路。

 

  立足资源定方向

 

  南田村总面积29.5平方公里,山场面积30000多亩,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是淠河、杭埠河流域源头。青山秀水,是生态经济的佳地,是旅游康养的胜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南田是红色根据地。2018年8月,南田村新的村“两委”班子建立后,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确立“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绿色发展”的方向,以治水举措降低污染,以绿色有机标准转换有机基地,以林下种植增加林地效益,以美丽山水培育旅游景点。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在海拔970—1040米之间的平峰、思坪两个居民组建立林下种植基地850亩,基地整体规划为三期实施:一期建设(2021—2025)以种植示范区为主,重点栽培西洋参,主体培植霍山石斛、重楼、黄精等大别山名贵药材,完善作业道、备用水及其他管护设施;二期(2025—2030)建设观光园、科普馆等游学宣传设施;三期(2030——2032)建设康养基地等设施,逐步提升康养度假能力,力争日接待500人以上,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以“南田会议”旧址为中心,辐射建设平峰、思坪、长坳等地红军医院旅游线路。以二祖山为原始资源,弘扬中华善德文化。

 

  坚强堡垒扛责任

 

  以党支部为核心,发挥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包项包片和网格责任带头示范作用,使生态振兴件件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蒋庄河、南田河、青年河全线整治,全村兴建堰渠3200米,拓宽村组水泥路8公里,为产业发展,保护基本农田夯实了基础。

 

  治理环境必先治水。除了清淤排污、禁止乱倒垃圾外,实行农田用肥用药标准化管理,2021年开始使用无人机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实施林地一体化经营,国家储备林项目在南田落地,13000亩山林在管护的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培植中药材,让山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2022年签约发展香榧4000亩,分三年实施,采取补植间植方法,以降低林木病虫害,提升林业效益。

 

  对全村2000亩茶园实施标准过渡性管理。2021年6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106.66公顷茶园中34.4公顷获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吃的健康茶饭,卖的有机产品,吸的芳香空气,居住环境宜人,这就是我们同群众一起奋斗的目标。”南田村党支部书记金鑫说。

 

  生态经济见成效

 

  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河鱼摇头摆尾上下追逐,这是多年未曾见过的景象,它是治水治环境的成果。时至今日,南田村茭白亩均产值达7500元,全村茭白产值达1470万元,这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成效。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过去南田茶叶在其他地方采摘接近尾声时才上市,卖价很低,现在茶商纷纷到园地收购,鲜草每斤平均35元以上,最高价每斤70至85元,这是品质提升的效益。

 

  林下培植的西洋参长势良好,树体附植的霍山石斛展叶伸芽,3—5年可获收益。村建光伏电站250千瓦,年可为村集体创收6万余元。

 

  蓝天白云,葱绿满目。“‘两山’理论的实践让南田人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南田也将成为城里人乃至全世界人向往的地方。”南田村村委会副主任叶广州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撰稿人:王学才 黄业存,审核人:刘飙,签发人:储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