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榜镇党委:坚持“三抓”,实现“三动” ,推深做实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

2022-06-30 15:52:00 来源:

  来榜镇自启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高度重视,在宣传发动、数据归总、信息采集、乡风文明评议等方面先行先试,坚持“三抓”,实现“三动”,推深做实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

 

   抓党建引领,镇村联动

 

   将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作为“书记项目”来抓,高位推动,日通报、周调度、月分析。

 

   突出宣传造势。在来榜家园公众号广泛宣传《致广大居民户的一封公开信》,组织镇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利用朋友圈、微信群、QQ群进行转载宣传。利用镇村电子显示屏、远教广场,镇村防火小喇叭循环宣传;制作宣传横幅50条,发放《致广大居民户的一封公开信》6000余份,制作信息采集员工作牌,实行持“证”上岗,利用乡村振兴夜校、村组群众会议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组织志愿者网格员参与。发布《信息采集志愿者招募公告》,共招募大学生志愿者116名,同时组织“五老”乡贤、网格员289名,积极参与信息采集和乡风文明评议。

 

   学习培训到位。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信息采集、乡风文明评议类培训达80余次,让镇村工作人员熟悉政策内容、明白工作流程、清楚目标任务,严格标准和程序,规范开展信息采集和乡风文明评议。

 

   抓机制创新,政银互动

 

   充分发挥镇金融专职副书记、金融村干作用,在信息采集和乡风文明评议工作中严把复核关,提高精准性;严格对照《岳西县家庭资产评估参考价值细则》的评估标准,提高信息采集准确率;常态化开展“一约四会”评议,对孝敬老人、支持公益事业等行为进行加分,让群众感受到信用“无处不在”。

 

   抓示范先行,文化驱动

 

   以皖母故里文化为依托,形成横河村皖母文化“四微”工作法,激活微组织、开展微教育、做实微服务、强化微管理,通过“6个1”举措(一个岳西母亲文化传承研究会、一节母亲文化专题课、一本《印象横河》母亲文化宣传书、一出母亲文化情景戏、一首歌颂母爱诗歌、一所市级母爱文化特色学校),不断营造“慈孝仁爱,勤劳守信”的文化氛围。

 

   以钟形山榜眼故事、红色基因弘扬传承、下乡知青无私奉献、易地搬迁勇于担当等文化为依托,形成来榜村钟形榜“1234”工作法,即一个“山里人”艺术团突出宣传、“红黑榜”激励惩戒、发挥“三员”作用(党建指导员、网格员、评议员)、开展“四评”活动(评选最美邻里、最美婆媳、最美乡贤、最美家庭),引导群众诚实守信。

 

   来榜镇推行“信用+”模式,取得了三方面阶段性成果。

 

   信用+共建,培育文明乡风。将道德评议体系与信用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建设“乡风文明议事厅”“村级金融服务室”“信用积分超市”等信用阵地,把人居环境整治、带头移风易俗、参与公益事业等日常生活生产内容纳入信用管理,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群众评”、村庄发展“村民议”、移风易俗“大家讲”等多形式乡风文明评议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向上向善。

 

   信用+共治,促进基层治理。充分发挥信用体系的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作用,设立“信用红黑榜”,宣传信用典型“红榜”表彰,公布失信行为“黑榜”惩戒。通过“小板凳谈心”和“山里人”艺术团打鼓书、快板、黄梅戏等形式,让防汛防火、疫情防控、扫黑除恶、反电诈等宣传入脑入心,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信用+共享,助推产业兴旺。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做加法”,在业务办理环节上“做减法”,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乡村产业链上,努力解决信用主体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授信4.1亿元,用信2625万元,助力信用户发展壮大桑茶菜等特色产业,促进信用主体积极拓展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聚焦信用主体需求,在乡村民生应用场景上持续发力,使信用价值看得见、摸得着,让群众增进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