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山乡:采摘经济“桃”醉其中
眼下,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走进毛尖山乡板舍村怡园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桃园内,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诱人的桃香,桃树上一颗颗丰腴饱满的黄桃挂满枝头,又大又嫩,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
桃园内,游客们三五成群,沉浸在桃园里。他们一边品尝一边拍照,享受田园采摘的乐趣,“桃”醉其中。“这里的桃子又脆又甜,品种也多。听说桃子熟了,赶紧约了好几个朋友一起来采摘,今天摘了好几篮呢!”优质果品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桃子品质好,早已名声在外。没成熟前,我们就已经接到3万公斤订单了。”谈及今年的收成,桃园负责人刘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几天,在毛尖山乡的黄桃主产区板舍村怡园种养专业合作社桃园,每天黄桃的销售量达2000斤。为保证桃子销售品质,果农一大早便到桃林里采摘新鲜果实。他们背着背篓,穿梭其间,伴着丰收的喜悦,忙着采摘、分拣、装运,踩着节点让新鲜黄桃及时上市。
“五六点钟就起来摘桃子,一早上要摘二三百斤,个头大的可以卖十块一斤,个头小的卖八块一斤,价格很好的,这一季要卖30多万块钱。” 果农刘英才说。
水果的保鲜期都比较短,不同品种的桃树挂果时间不同、上市时间也不同。为了拉长销售周期,怡园种养专业合作社选择多品种栽植。
“6月上旬,我们的新品种水蜜桃上市,6月下旬水蜜桃销售基本结束;进入7月份,黄桃成熟开始销售,黄桃销售结束后,另一款水蜜桃又开始成熟……”刘飞说,虽说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但是通过种植不同的品种,既能够巧打桃子成熟的时间差、避免单一品种集中上市可能导致的滞销,又能保证每天都有产品上市销售。
据了解,今年板舍村怡园种养专业合作社的230亩桃子,预计产量10余万斤,产值约80万元。
近年来,毛尖山乡在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中,因地制宜,不断调优产业结构。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发展黄桃、冬桃、水蜜桃等水果种植。充分依托“桃”资源,做足“桃”文章,做活“桃”经济,探索出一条以“桃”为媒的特色农旅融合路,助推产业增效、农户增收。
如今,在这230亩的桃园里,常用务工人员8人,高峰期能达到50多人,大多数务工人员都是本村村民。长期在桃园务工的村民储杏花说:“在这里务工离家近,工作也自由,又能照顾到家里增加收入,我十分满意。”
通过“一村一品”的打造,毛尖山乡引进高附加值特色果品种植,使农民有增收、合作社有效益、村集体有红利,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