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镇:统分结合 走好致富路

2022-12-28 10:13:50 来源:

  五河镇位于岳西县西南部,是国家生态乡镇和省优秀旅游乡镇,距县城22公里,辖12个行政村,268个村民组,20060人,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近年来,五河镇实施“全盘谋划、整镇推进、全域提升”战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由弱变强”。2022年,预计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200万元,较2018年翻了8倍,村均纯收入突破50万元,其中100万元强村1个,50万元强村7个。

 

  聚力组织带动,筑牢集体经济“主心骨”

 

  镇党委以“选准一个人、带好一支队、振兴一个村”的“三个一”目标,选优配强12个村党支部书记,着力把一批高学历、懂经营、善管理、能力强的年轻人选为村干部。目前,村“两委”成员大专及以上学历50人,占比79.3%,35周岁以下20人,占比31.7%,“三归”人员16人,占比25.4%,为全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筑牢了“主心骨”。

 

  同时,镇党委每年年初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计划,实行书记镇长领衔亲自抓、包点干部蹲村一线办、村书记主任带头率先干的工作机制,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

 

  聚焦产业拉动,打出多元发展“组合拳”

 

  针对底子薄弱、路径单一、不成规模问题,五河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优化要素配置,将山林水土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因村施策,为各村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实现“一村一品”。

 

  叶河村发展构树1600亩,养殖“构树猪”“构树牛”“构树鸡”,打造种养循环产业链,年实现经营性纯收入8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利用优质地下水资源,在构树产业园建成饮用水厂一座,以“定制水”模式销售,年可获得30万元收益。

 

  百步村借力央企中石化帮扶,采取“以桑兴村”“以菌富农”“生物质能带动”的循环发展思路,生产桑枝食用菌和生物质颗粒燃料,形成产业链接化、加工增值化、循环利用化,年获净利润超25万元。

 

  此外,在响山、双河等村建设高山蔬菜基地,推动高山生态蔬菜规模化种植;在思河、茅山等村发展规模化光伏产业,实现“农光互补”;在河南、妙道山等村发展观光旅游、户外摄影等产业,打造“红色+绿色”名片。

 

  聚效抱团联动,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由于全镇各村先天禀赋不同,有的村土地资源丰富,有的村带富能力强,有的村资金充足,如何在镇一级把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五河镇打破“思想禁锢”“地域禁锢”,通过“跨村联建”“多村捆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集成、资金集聚、经营集约,由“单个运行”向“融合共建”转变,由“单兵作战”向“协同抱团”转变,形成了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利益共赢的格局。

 

  4万亩茅草山是五河镇森林防灭火工作的一大隐患,为将消灭茅草山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镇党委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党员群众赴江浙考察,选定香榧作为全镇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三年来,先后引进3家公司在全镇范围内相继流转30000亩茅草山发展香榧,目前已种植19000余亩,依据协议,在产生收益后各公司每年从利润中拿出6%分给各村集体;12个村集体利用衔接资金发展香榧2200亩,委托香榧公司进行日常管护,约定丰果期到盛果期按照2:8分红,目前,各村集体年均增收8.4万元;香榧基地务工均由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接,每村年均增收7万元,群众劳务增收3000余万元。

 

  五河镇退宅还耕奖补资金位居全县前列,在没有寻求到好的发展项目的情况下,镇党委多方了解,以村均260万元入股县城投公司,各村年可获得20.54万元收益。

 

  五河镇先试先行,依托12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五合众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将利用政策资源,探索从事置业、承接工程项目和服务采购、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

 

  下一步,站在新的起点上,五河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红色基因、集体权属,发挥集体产权优势、市场经济优势,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蹚出富有五河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撰稿:方小凤;审签:余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