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乡河口村:“四事四权”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青天乡河口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县、乡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积极推行“四事四权”工作法,通过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切实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有效预防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紧紧围绕“三下降、两上升”的工作目标,构建多元参与、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群防群治,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效果,广大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安全感显著提升。
网格管事——管出高效率
要求各网格员,每周至少走访一次,遇到发生重大变故的必问,遇到出现生活困难的必问。目前,河口村已建立“两委”包片、网格员联系户、农村党员就近联系户制度,要求他们定期上门走访、联系服务群众、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政策宣讲、听取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急难愁盼,让百姓充分享受网格增能、治理提效带来的发展红利。
2023年4月,网格员上门走访时,南元、花岩、纪屋、陈屋四组群众反映2018年修建的水泥路太窄,车辆会车时难以通行。网格员通过现场查看,了解清楚事情详情后,积极主动与村委会联系,将村民所反映的问题如实上报。包片村干与网格员、村民代表等召开网格小组会,商议提出合理性建议,并争取乡村政策支持,最终新建错车道4处。
五老调事——调好纠纷事
日前,南元组汪某武、汪某生两兄弟为宅基地界限问题发生纠纷,双方均认为彼此没错,兄弟之间商议不好,到村委会请求帮忙调解。村“五老调事”工作人员汪玉林、范益民、吴卫东三位同志得知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弄清事情前因后果后,对两兄弟进行教育引导和谈心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厘清了是非曲直,达成了化解协议。
截至目前,河口村建立了一支由6名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强、人民群众拥护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以及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乡村能人的“五老”队伍,根据“五老”擅长的工作领域,针对性派发调解任务单,抓早抓小,关口前移,有效化解乡村易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并通过交流工作经验、相互学习等方式提升调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让“自己人”调解“自己事”,在村民自治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有力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支部说事——说出好办法
“既然六个村民组都同意,由村委会提供工程材料,将杨坳片饮水工程进行巩固提升,保障农户饮水安全。”在杨坳片村民大会现场,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兵就饮水工程提升征求大家意见,通过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饮水工程巩固提升方案。
“支部说事”落实以来,针对网格员和“五老”人员不能解决的事情,河口村党支部构建“党支部+村民说事会”治理模式,建立“收集问题—征求意见—提出办法—结果反馈”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步骤逐步实施,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群众议事——议出实在事
“每户把门前道路环境卫生收拾好,不要乱扔垃圾,大家住在一起就要共同努力做好环境保护”“现在到了汛期,如果遇见山体滑坡、道路塌方等一定要做围栏,做标识牌,以保证群众的安全”“现在天黑得迟了,我们的路灯亮起来的时间要调整了”“大家提的这些问题我们近期都在一一解决”……
6月16日,在河口村会议室内,村民们正在“群众议事会”上,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收集到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当天商量的几项事宜。
“以前群众有什么困难诉求,都是我们村‘两委’来解决,在‘群众议事会’的带动下,群众有什么困难,村民们大家一起商量着来,能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汇总上报,尽量让矛盾化解在网格内,让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顺心顺意。”河口村党组织书记陈永兵说。
“群众议事会”把“收集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干群一起团坐,拉家常、议村事,把问题解决在网格内,真正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服务零距离。真正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实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农家院落,切实解决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下一步,河口村将继续推进“四事四权”工作法,对于涉及群众利益面广、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依托现有的“村民说事”“村民议事”等制度,采取乡村振兴夜校、村组会议等形式召开群众大会、群众代表会议,实现群众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着重增强群众自治能力,把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起来,从广大群众中汲取广泛的智慧,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为河口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撰稿人:郑宗远,审核人:储梦然,审批人:倪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