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帽镇:种出和美“姜”来
霜降时节,白帽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节,广袤大地上郁郁葱葱,碧绿一片,一片片生姜长势喜人,喜获丰收。姜田里姜农们正在抢抓当前晴好天气,起姜、除土、去根、去茎叶、窖藏生姜,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姜农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在白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两人一亩姜,脱贫有保障,一人一亩姜,致富奔小康”,生姜种植面积逐年攀升,全镇10个行政村、210个村民组,2023年生姜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亩产5000斤左右,产值近2亿元。
“这320亩生姜地原先是低效地,今年年初南庄村将土地复垦后,流转给大户种植生姜。我家3亩地以土地入股,今年分红1000元。同时我还在基地务工,一天能挣得200多元。”村民徐声进一边刨姜一边说。
“我去年种了3亩姜,卖了7万多元,除去成本2万多元,还有近5万元收入。今年种了4亩,亩产平均下来有5500斤,又是大丰收。”村民余锦娇高兴地说。
“我种了二三十年的生姜,几十年风风雨雨下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我的影响下,先是亲朋好友、周边群众跟着我一起种,都尝到了甜头,后来我们全村人都种生姜,现在全镇都在种。我每年都要去县外、县内周边乡镇流转土地种姜,经常受邀给其他种植户做技术指导。”双畈村72多岁的村民汪从炯说。
双畈村党支部书记阮亚峰介绍说:“生姜产业是我村的支柱产业,村民种植生姜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生姜成本低、产量高,生产周期短,产生效益快,上半年种下去,下半年就有收益,姜农们尝到了‘甜头’,积累了财富。我村有70%左右的农户种植生姜,种植面积逐年攀升,还有很多种植大户去临近的英山、黄冈等地租赁土地种植。”
近年来,白帽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思路,以把白帽打造成皖西南生姜产业第一镇和名特优农产品聚散重镇为目标,把白帽小黄姜定位为区域经济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乡村致富能手的作用,每年新增种植800-1000亩,重点培育集中成片的标准化科技示范种植基地,同时投资建成白帽生姜产业园,配套建成生姜储藏保鲜设施、交易集散场所和与之相应的生产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牵头成立了岳西县生姜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免费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培训等服务,通过“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各村实际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技发展”的致富之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富裕、农民增收。(撰稿人:王圆绣、蒋贻高;审核人:姜刘华;签发人:储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