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家乡:四举措激发“四事四权”新活力
今年以来,包家乡在积极动员群众参事议事的基础上,不断落实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充分保障群众对村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扎实推进“四事四权”工作法在我乡落地生根,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助力。
强化“网格管事”,精准定位“问题”目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原则,整合乡村两级资源,做实“网格化”管理,将党建、民政、乡村振兴、司法综治、社会保障等事项整合成为“一张网”,建立健全“乡干+村委+网格员”的服务体系,推深做实“小事不出网格”。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网格巡查和纠纷调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能处理的即刻办,难处理的协调办,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完善“五老调事”,夯实筑牢“调解”制度。结合网格日常工作,深入挖掘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等明事理、善沟通、有威望、懂协调的“五老”人员。针对群众议事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积极组织调解,开展问题分析和任务分办,由村“两委”和网格员牵头进行领办联办。建立健全跟进和回访机制,对反馈的问题、存在的纠纷采取现场走访、随机抽访、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跟踪核实,确保矛盾处理有着落、五老调事有效果。
坚持“支部办事”,全力提升“服务”水平。抓实民主决策,深入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群众监督会”等活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支部办事公开评议制度,按时公开处置进度、办理结果和群众评价,确保将村的大小事、群众关心的事,及时准确地向群众公开,让群众知晓政策、清楚“家底”,做到群众诉求和建议“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推动“群众议事”,探索搭建“沟通”平台。根据各村实际,依托“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党群服务中心、微信网格群等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广大群众搭建说事平台,真正做到让群众“有地说话”“有人聆听”“事件有后续跟进”。同时,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利用信用积分鼓励群众参与村务管理,以信用村建设助推基层治理水平大提升。(撰稿人:王瑾/审核人:储轶飞/签发人:王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