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镇: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上,用好“三三”得“久”好经验

2024-05-07 16:29:31 来源:

  黄尾镇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组织工作的重点抓实抓细抓到位,积极探索党员干部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三个机制、三种形式、三项措施为抓手,形成了“三三”得“久”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种机制,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的科学性。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压实主体责任,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通过目标设定、任务分解、责任落实,整合教育培训力量、资源,构建“统筹整合、上下贯通”的培训格局。二是完善培训机制。坚持分类施策,采取“集中培训+分片办班+上门送教+线上送学”的方式,灵活采取教学方法,既抓住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又抓好村两委、村书记“重点对象”,还抓实农村党员、流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普遍多数”。三是完善经费机制。落实经费保障。严格规范党员干部培训经费支出,将办学经费全额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每年按“基本培训经费30000元+每名党员20元”的标准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并从党费中拨返划分一定的党员教育经费,用于缓解基层培训经费紧张难题。

 

  三种形式,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一是“线上”学。线上依托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强国”APP、共产党员网、微信公众号、远程教育平台等,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针对党员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等,构建镇村统筹、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一体运转的教育“云服务”体系,提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二是“线下”听。线下依托镇党委党校、彩虹夜校、乡村振兴夜校、田园夜话以及三会一课等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党规党史作为培训的必修课,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内容设置课程,邀请县委党校、县直单位负责人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授课。三是“上台”讲。紧贴基层实际,积极动员党员干部上台讲。鼓励全体领导干部、基层各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产业发展带头人等上讲台,并严格遵守规定,推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不得少于1次授课任务。

 

  三种措施,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坚持学研结合。充分将党员干部培训内容与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用好黄尾河暴动纪念亭、大别山彩虹瀑布、青云峡景区、悦溪茶谷等资源,利用三会一课、乡村振兴夜校以及田园夜话等载体,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针对产业发展、茶旅融合、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进行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讨论辨析。二是坚持学用结合。做好培训跟踪问效,注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果转化,近距离、全方位考察参训学员的学习培训、现实表现、工作履职等情况,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与年度考核、奖惩激励、干部任用等有机结合,极力避免“一训了之”“学用脱节”,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坚持学监结合。强化党员培训监督机制,由镇党委书记牵头,镇纪委加强督查,完善签到签退制度,在课堂上,对每节党员培训课堂纪律实时进行跟踪督导检查,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在课堂外,强化对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工作作风的全过程督察督导,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撰稿人:周爱芬;审核人:胡琴;签发人: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