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院: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环境

2022-04-07 15:11:27 来源:
    “县医院医疗技术提高了很多,门诊大厅比以前宽敞明亮多了,候诊有座椅,有问题可以通过导医、自助机或者手机直接解决,不用排队,工作人员有耐心,也很贴心!”前来就诊的来榜镇来榜村刘先生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岳西县医院聚焦“为民办实事”,转作风树新风,努力实现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为群众创造安全、高质、温暖的就医环境。
 
    廉洁行医“仁者心”
    久久为功转作风,激浊扬清树新风。制定《岳西县医院及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召开行风建设专题工作会议2次,深入开展“改作风为群众”大学习大讨论,院党委、纪委开展明察暗访22次,确保行风建设取得实效。2021年度,全院职工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强化,特别是行业作风、服务态度等出现了明显好转。各方面举报投诉从2020年的37起下降到12起;医务人员采取多种方式主动退还红包18次12500元,拒收红包蔚然成风;患者家属通过媒体发布、赠送锦旗等方式多次正面评价医院服务态度。2021年岳西县医院被县卫健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织密疫情“防控网”
    院党委、院纪委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战场、重大考验,从严从紧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预检分诊点增派人手核验“两码”,在核酸采样点增设人员引导服务,在门诊大厅增加人力分诊分流;每天上午院领导班子成员带队院内督察、现场办公,每天下午召开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事不过夜,立行立改;住院病区严格出入管控,封闭管理,最大程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院纪委严明工作纪律,开展明察暗访,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当其他地区发生疫情风险时,快速集结医务志愿者提供支援,打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志愿服务队,武汉、六安等地相继发生疫情时,县医院医疗队第一时间集结,第一时间出发,共支援外地疫情防控6次146人次。每逢出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医护骨干争相报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刷新就医“体验感”
    该院将群众看病就医“操心事、烦心事”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反映问题精准监督,对医疗服务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就医流程。
 
 
    "真快!核酸检测2分钟搞定,还不用排队,检测报告和发票也不用到医院取了,手机上就可以查看”,黄尾镇严家村的郑先生在县医院做核酸检测后由衷感叹。
 
    针对患者诊疗流程复杂、排队等候时间长等问题,全力推动信息化建设,一部手机覆盖就医全流程,积极研发上线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群众只用跑一次采样点,最快两分钟就可以完成核酸采样,后续报告、发票都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端获取,“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针对群众找医生难、找科室难、开证明难等问题,在门诊大厅设置综合服务台,实现导医导诊、医保服务、出生证明、发票打印、残疾证办理等22项服务一站式办理;针对医疗服务态度和质量问题,牵头组织院办公室和人事科,定期举办综合服务技能培训班、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班,多维度增强医患沟通本领,学以增智、学以提能,持续刷新就医“体验感”。
 
    提升看病“满意度”
    “这个小胶囊太神奇了,再也不用恐惧胃镜检查了!”仅用时15分钟,就完成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王先生感叹道。
 
 
    医疗水平、服务能力是医院的“生命线”,老百姓既要“看上病”,更要“看好病”。该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诊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近年来,岳西县医院先后添置DSA、1.5T磁共振、64排CT、E10四维彩超、磁控胶囊胃镜系统等先进设备,在大型设备的有力支撑下,2021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1个971例,完成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110例,消化道内镜下治疗126例,实现了四维超声诊断常态化,全年外转大病人数比2020年同期下降1200人次,进一步满足群众“大病不出县”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内联外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瑞金、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等7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帮扶关系,与武汉协和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等6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设立急危重症“绿色通道”,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选送骨干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加强DSA、早癌早筛早诊早治等特色专科建设,发展新技术新项目,推进“大病不出县”,有效提升诊疗服务质量;通过开设专家门诊、增设内外儿科诊室,成立王菲、凌安生、王恩群等名医工作室,让医疗专家、骨干医生到门诊为病人服务,有效缓解患者“看病难”“找专家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