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联:党员带动岳西文艺发展生动实践

2022-12-15 11:36:10 来源:

  多年来,岳西文艺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善谋划,重实干,肯担当,出实效。2019年,县文联牵头组建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其9个小分队200余名队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文明志愿服务、为民办实事和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用文艺记录岳西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人事迹。

 

讲好岳西故事

  2021年4月,《岳西古镇新村》在岳西迅速“走红”,县内外许多读者对它爱不释手。这本精美图书的采写编纂者,是明堂诗社小分队12位平均年龄65岁的诗坛老将(大多数均为党员)。这些老将们老骥伏枥、退休不褪色,白天下乡进村,晚上勤奋写作,工作劲头不输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两年多来,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采访了24个乡镇,67个省级以上美丽乡村,813处自然景点,35处红色景点和旧址,194处名胜古迹,102个产业基地,300多个基础设施工程,征得文字素材200多万字,图片600余幅,拍摄图片1000余幅,终于完成这部48万字的作品。

  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写中国脱贫攻坚案例丛书。在岳西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和县文联的指导下,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总队长储劲松带领6名作家小分队队员,高质量完成《中国脱贫攻坚·岳西故事》一书的书稿,总计15.5万字。此书与兰考县、井冈山市的脱贫故事书籍一起,在丛书中第一批出版发行。

  2021年初,安徽省文联、省作协组织编撰出版《我们的村庄——脱贫攻坚中的安徽故事》一书,在全省抽调4位作家采写,储劲松负责合肥、安庆、铜陵、滁州4市的撰稿。在两个月时间里,奔波4地,完成近4万字的稿件。其中一件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反映岳西县主簿镇大歇村深刻变化的文章《大歇的山水文章》等作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故事传向四方。

  2022年底,中共岳西县委、县政府出品,岳西县文联牵头编纂的《岳西翠兰志》和《岳西翠兰:佳茗似佳人》散文集, 正式出版发行。《岳西翠兰志》全志42万字,是一部史志性地方茶书,也是岳西第一部茶志。该志通贯古今,记述了先秦至今岳西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历史及其文化,以近现代为记述重点,突出记述了岳西主要茶品中国名茶岳西翠兰。《岳西翠兰:佳茗似佳人》全书23万字,是一部以岳西翠兰为创作主题的散文集。收录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醒龙等17位著名作家写岳西翠兰的散文,操声焰、詹罗九、钱子华等专家论文12篇,岳西本土作家创作的散文32篇。其中部分作品已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人民政协报》等数十家报纸杂志,并被中国作家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有力地提升了岳西翠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种下文艺种子

  岳西县文艺界党员身先士卒,和全县文艺工作者一道,用脚步丈量大地,走遍岳西的各个乡镇、村庄和山山水水。作家、书画家、摄影家、音乐家、舞蹈家、戏剧曲艺家等9个小分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举办采风创作、送全家福、送书画、送春联、送书籍、送文艺演出等文艺活动300余场。协助乡镇和行政村建设红色展馆、村史馆、民俗馆、展览馆、图书室等10多个,创建了大歇、白云山、石佛、石关、金盆、石嘴、榆树等多个文艺村和文艺创作基地。创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文学作品50多万字,大部分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清明》《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杂志上。文艺轻骑兵积极宣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把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群众身边、手上、家中,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群众。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同时,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岳西红色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在岳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英雄的事迹有口皆碑,红色的印记随处可见。在大别山烈士陵园,在中央红军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在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群,在请水寨暴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轻骑兵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创作、发表、展览、排演红色题材文艺作品,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推动红色资料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利用旧民居改造而成的大歇作家村,也是近几年岳西县文艺界党员带领文艺轻骑兵建设的,里面有作家书屋、创作室、书画展览室、卧室。2020年12月初,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到大歇村走访,与村民同吃同住。他走进大歇作家村,与正在创作的作协会员、乡贤交谈,勉励他们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年底,安徽省作家协会批准大歇作家村为安徽省作家深扎创作点。

  在省、市文联和相关协会的支持下,近几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安徽省文联、省作家协会、省戏剧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省曲艺家协会、安庆市文联和相关协会,也多次来到岳西,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调研、采风、创作、演出等活动,把精品文艺送到革命老区。

丰富“我们的节日”

  元旦春节期间,岳西文艺界党员志愿者的身影分外忙碌。

  在大山深处的岳西县主簿镇大歇村,5条长桌一字排开,穿着羽绒服的军属大爷,系着围裙打算做饭的大妈,大姑娘小媳妇和孩子们,把十几位书画家围得水泄不通。红色文艺轻骑兵书画家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党员张卫东的带领下,又来写春联、送春联了。

  “精准扶贫歌击壤,共同富裕梦先圆”“雍熙胜世承祥瑞,勤善人家致淑和”“海晏河清歌盛世,云蒸霞蔚舞升平”,一幅幅饱含着浓浓年味、寓意吉祥又文采斐然的春联跃然纸上。“很喜欢,字好,意思也好,回家就贴上。”军属古大妈捧着春联,脸上笑开了花。

  “文艺轻骑兵组建以来,每到年关,我们给乡亲们写春联、照全家福,还给村子捐赠文艺书籍、书画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文艺真正送到老百姓的手里、心里,这也是我们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创作源泉。”现场正在写春联、拍全家福的小分队队员说。

  我们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艺活动,如“五一”文艺进景区,“七一”文艺进红色景点,教师节期间的文艺进校园,元旦春节期间的文化年货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党员文艺工作者带领小分队队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群众创作、为百姓放歌,每年都有40余场次文艺活动。同时,文艺轻骑兵也在机关、社区、乡村、企业、军营开展“文艺六进”活动60多场次。县文联副主席沈足芳说起岳西开展的文艺轻骑兵活动如数家珍。

着眼岳西文艺的明天

  2022年腊月二十六,在岳西县石关乡“送文化年货”活动现场,来自省书法院和县书协的党员书法家联袂送 “福”,几位小学生也来到现场,在人群中接“字”送“福”,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轻骑兵书画家小分队的党员们纷纷开启教学模式。“逆风起笔,中锋行笔,间架结构要合理。”党员张卫东握着孩子们的小手,细心的说道,“看到孩子们的身影,是今天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他们的笑容,比春天更温暖”。

  “在这次的写春联、送温暖活动中,我拿到了自己喜爱的春联,并从写字中学到了,写字时要自如、大胆、清爽一点,要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有快有慢。”岳西县石关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储可欣说道。

  近年来,党员带领红色文艺轻骑兵队员们纷纷走进校园,义务开展书法、绘画、写作的授课,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2017年8月,《齐家之道》家风家训书法研讨笔会在思源学校举行;2019年9月,书画家小分队走进汤池中学,举办书画作品欣赏专题讲座,小分队自带纸笔,现场创作,30多幅书画作品全部赠送给学校;2020年9月,县文联和文艺轻骑兵作家小分队,在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举行“文章尔雅文学讲座”;2021年6月,书画家小分队在岳西县天堂初中举办书画展;2022年1月,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竹峰来到响肠中心学校举行文学分享会。

  类似的送文艺进校园活动每个月都有几场。县文联和轻骑兵总队,还经常邀请省内外知名作家、艺术家、大学教授、非遗文化传承人,到学校开展文艺活动,在校园里种文艺。

  “书为心画,画为心声。书法、绘画、文章、诗词歌赋、摄影、音乐舞蹈等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心画心声。”这是岳西文艺界党员同志们的心声。

  行程万里,初心如一。岳西县文联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到人民中去,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既送去健康的精神食粮,也汲取创作的源泉,创作和奉献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撰稿人:邓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