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镇:“四法”促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大提升
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天堂镇推行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四法,以钉钉子精神建强领头雁队伍,着力打造服务型基层组织、提高基层服务群众能力。
一是集中轮训法,提高干部履职能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分级分类,以专题辅导、专题党课、学习交流等主要形式,突出政治教育、大局教育、宗旨教育、履职教育和规矩教育,引导村(社区)干部自觉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方法,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举办全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和党建工作综合质量;举办新任村(社区)“两委”成员培训班和征地拆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财经制度等专项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镇村(社区)干部为民服务本领。
二是实践历练法,提升干部治理水平。逐村(社区)明确“开门一件事”,实行村(社区)干部领办重点任务,推动愿景变实景。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村(社区)干部带头入户,引导村(社区)干部把兑现换届承诺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紧密结合起来,以实干实绩赢得口碑,努力在基层营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工作氛围。
三是学历提升法,增强干部综合素质。深入实施学历提升计划,按照县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每年安排一批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后备人才接受学历教育,不断提升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对自费参加专升本学历提升的村(社区)干部,按照同期县统一补助标准,全额进行补助。突出后备人才培养,培育一批具备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的人才,按照每村1至2名后备人才的要求建立人才储备库,并实行动态管理,逐步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制约问题。
四是考核激励法,助推干部担当作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党管理村(社区)干部这一重要经验作为严肃政治要求,既对村(社区)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的关心关爱,建立村(社区)干部镇级补贴待遇增长机制,对比同期县级工资增长幅度予以增长,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养老保险、离任村干部补贴等制度。